【碑林教育•语言文字】元宵节话习俗赏诗词

碑林语委

<p class="ql-block">  “语言传承经典,文字饱含真情。节气知人冷暖,风俗延续精神。”大家好,这里是碑林语委推送的“教师好声音”,我是这期的主播盛洁琼,来自西安市碑林区建国路小学。(请点击视频聆听好声音)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 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,大家吃香甜可口的元宵了吗?元宵节又称上元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在2008年6月,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 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,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“平吕”而设。汉高祖刘邦死后,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。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,朝中老臣、刘氏宗室深感愤慨,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。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  吕后病死后,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。于是,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,共谋作乱之事,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。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,刘襄为保刘氏江山,决定起兵讨伐诸吕。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、陈平取得联系,设计解除了吕禄,“诸吕之乱”终于被彻底平定。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  平乱之后,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,称汉文帝。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,便把平息“诸吕之乱”的正月十五,定为与民同乐日,在古代,夜同宵,正月又称元月,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,这一夜就叫元宵。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,以示庆祝。从此,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——“元宵节”。据说司马迁创建“太初历”时,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。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 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元宵节的民间习俗。中国幅员辽阔,历史悠久,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,其中吃元宵、赏花灯、猜灯谜等等都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。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  元宵燃灯的习俗也有认为起源于道教的“三元说”。正月十五被称为上元节。上元,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。南宋吴自牧在《梦粱录》中说:“正月十五元夕节,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。”故上元节要燃灯祈福。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  正月十五当然也要吃元宵,“元宵”作为食品,在我国也由来已久。宋代,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。这种食品,最早叫“ 浮元子”后称“元宵” ,生意人还美其名曰“元宝” 。古时“元宵”价格比较贵,有一首诗说:“贵客钩帘看御街,市中珍品一时来。帘前花架无路行,不得金钱不得回。”正是此意。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  近千年来,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。光就面皮而言,就有江米面、粘高梁面、黄米面等等。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、应有尽有。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、山楂白糖、什锦、豆沙、芝麻、花生等。咸的有猪油肉馅,可以作油炸、炒元宵。素的有芥、蒜、韭、姜组成的五辛元宵,有表示勤劳、长久、向上的意思。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  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,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。元宵可以大似核桃、也有小似黄豆,煮食的方法有带汤、炒吃、油氽、蒸食等。不论有无馅料,都同样的美味可口。现在也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,随时都可以来一碗解解馋。今天,你吃了吗?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  正月十五民间有挂灯、观灯、赏灯的习俗,故也称灯节。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习俗,始于西汉,兴盛于隋唐。隋唐以后,历代灯火之风盛行,并沿袭传于后世。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  当然,元宵节怎么能少了猜灯谜。猜灯谜是中国独有的、富有民族风格的、一种传统民俗文娱形式,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。每逢农历正月十五,传统民间都要挂彩灯,燃放焰火。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,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。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,所以响应的人众多,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。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 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,所以全国各地都过,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,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。例如还有的踩高跷、舞狮子、划旱船、祭门、祭户、逐鼠、送孩儿灯、走百病、迎紫姑等等。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  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,到元宵节,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过程。初一给家长拜年,初二回娘家拜年,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。初五是破五,农活可以开始干,商店可以开门了。这个时段,社会开始正常运作。到了正月十五,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。也不知道收听今天这条语音那头,是否有我们的学生朋友,过了今天你是不是要开学了?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  其实在这一天,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有关“元宵节”的佳作,好了不管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,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(唐)苏道味的作品——《正月十五夜》。</p>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 center;">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,</p>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 center;">灯树千光照,明月逐人来。</p>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 center;">游妓皆秾李,行歌尽落梅。</p>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 center;">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</p><p class="ql-block"><br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  译文: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,由于四处都可通行,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。人潮汹涌,灯火灿烂,月光洒遍每个角落。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,就好像是在跟随着行人一样。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、分外美丽,一面走,一面高唱《梅花落》,这里的落梅是曲调名。京城取消了夜禁,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,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。</p><p class="ql-block">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。据《大唐新语》和《唐两京新记》记载:每年这天晚上,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;前后三天,夜间照例不戒严,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。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闹,市民们的歌声笑语,汇成一片,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。唐代诗人苏道味的这首五言律诗《正月十五夜》对仗工整,格调清新,气象浑然,被称为元宵诗词的千古佳作。 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  随着岁月流逝,能传承下来的已日渐稀少。愿我们能重新拾起这些古老的习俗,将节日过得像小时候一样,有声有色有味道。</p><p class="ql-block"> 在这元宵佳节,合家团圆之际,碑林语委办再次恭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中人圆,事圆,团团圆圆;人缘,福缘,缘缘不断;情愿,心愿,愿愿随心。本期节目到此为止了,我们下期再见!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感谢关注收听“碑林好声音”</p> 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 center;">撰稿:盛洁琼</p>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 center;">审核:王磊</p>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 center;">编辑:杜鹃</p><p class="ql-block"><br></p>

元宵节

元宵

正月十五

习俗

刘氏

碑林

节日

民间

上元节

灯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