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前门边西河沿84号小院,我终生难忘的地方

祥富

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2021年10月,是我们结婚四十周年。结婚四分之一个世纪(银婚)时,我偕爱人去“天涯海角”度假;结婚三分之一个世纪时,我们漫游“新马泰”;结婚五分之二个世纪,按美欧说法是“红宝石婚”,前些年曾计划此时去美或欧等地游览,但前年底突发且持续至今的一场“新冠”疫情使我们无法成行,不免令人遗憾(好在当年去东南亚时,我们不但请了佛国宝物,还在红宝石产地购置了红宝石饰品)。昨天,我们相携从“军旗升起的地方”归来,抚今追昔,编成这条“美篇”,以为纪念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1981年10月25日,我和爱人分别从部队和故乡出发,前往北京旅行结婚。27日晨,我怀揣在驻地公社预先开好的结婚证,在北京站接到了乘坐两天两夜轮船和火车前来的爱人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这是部队当年签发的旅行结婚的介绍信。由于我平时出差所住的北空幸福大街、东大桥等招待所的夫妻房均已客满(那个年代大众化的饭店招待所,绝大多数是多铺位的大房间),只好在地方旅馆中另觅住所。10月27日,“京介”那个椭圆形小章一按,就随机确定了我们的临时“婚房”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正阳门(前门)箭楼边西河沿街84号,皇城根附近那座内回廊、分割间的</b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家庭式旅馆,</b><b>简陋的小房中长板凳上两块铺板一拼,就成为了我们的婚房。我们在这里度过了新婚蜜月的第一周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那些天,我公私兼顾,到位于光明楼的北空司令部通信处汇报办理有关业务工作,但主要的,是陪同爱人过我们的二人世界。我们爬长城、游故宫,逛街市、看电影,遍览名胜古迹,当然也没忘去瞻仰伟人纪念堂;亲朋战友的祝福,小院中大妈大嫂们对爱人“好俊”的夸赞,倍增了新婚的甜蜜,所到之处,令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当时大火的那支歌:《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》……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在京城度过了蜜月首周,回到驻在冀辽交界山沟里的部队安排好工作,11月中旬,我们转道南京,返回故乡九江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几十年来,每每想到当年,总有种矛盾的感觉:一方面觉得我们当年的婚房似乎太寒酸了;但同时,在</b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紧贴共和国心脏的地方“安家”(尽管是短暂的几天)开始相伴终生的</b><b>婚后生活,又觉得有种难以掩映的幸福感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由于这种特殊的因缘,心中总记挂着这个地方。此后每次进京,只要时间允许,我都会前往繁华闹市中那条较僻静的街巷,看看曾见证我们新婚燕尔生活的小院,同时顺便逛逛大前门、大栅栏、琉璃厂,近距离感受共和国政治心脏的脉动、新老北京经济与文化、现代与历史</b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的交融和</b><b>碰撞……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<b> ▽前门西河沿街84号:朱门半掩,见证京都数百载风云变幻;庭院幽深,蕴含古今老胡同市井风情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几十年来,京城人口暴增,大兴土木,现代化建筑如雨后春笋,处处变了模样。</b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令人欣慰的是,</b><b>西河沿街虽也经多次整修,但却是“修旧如旧”,84号小院从外表上看风韵犹存,至今面目依然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<b> 前年,曾偕爱人再次造访这久违了的地方。旧地重游,常常令人流连忘返。搁在心里久了,不由得进一步关注起这里的前世今生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老北京胡同,目前大部分已经消失了,但也有一些保留了下来。寸土寸金的前门大栅栏地区,历史悠久,商业发达,但也难得地保有满是老北京市井风情的胡同,这就是前门西河沿街。这条街串联了多个老北京胡同区,体现了比较原汁原味的老胡同风情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 ▽今日“百度地图”中的北京前门西河沿街及其周边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前门西河沿街,位于北京市西城区(原宣武区东北部),是大栅栏街道办事处辖域北部东西走向的一条街巷,东起正阳门外前门大街西侧上斜街东口,西至南新华街顺河三巷,明时的响河桥(今和平门东側),长约1150米,宽约6~10米。前年我们旧地重游时,街上据称共有123个居民院落,992户居民,187家商户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这里地处皇城内城城壕之南岸,明代始称西河沿(正阳门以西统称“西河沿”,以东称“东河沿”),属正西坊;清因之,巷名沿用至解放后,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,改称今名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 ▽前门西河沿街在清朝地图上的位置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前门西河沿最初只是内城护城河的一段河岸,并不称之为“街”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<b> 现在的北京市,包括了历史上的七国都城:燕都,蓟都,辽南京,金中都,元大都,明清京师。明清京师自内而外有皇宫城(紫禁城),皇城,内城,外城四重城区,各城皆有护城河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<b> 京师水系,以西直门外的明清古高梁河为上游,城内以纵贯城区的前三海(即南海、中海、北海)、后三海(即前海,后海,西海;</b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前海后海合称什刹海,西海又称积水潭)为主,</b><b>连通各城的护城河,向东流去。御河与前三海后三海共同形成纵贯京城城区的水系,殊途同归,皆汇入在城东形成的通惠河,东流到通县张家湾汇入北运河,然后再汇入海河,奔向大海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▽京城水系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北京各城的护城河,有多个西河沿,最著名的,就是前门西河沿。正阳门(即前门)是内城的南城门,西河沿是内城南城墙外以西的一段护城河南岸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  明清时期,</b><b>前门外护城河一带是文化区,清时诗人王渔洋在《同人集河楼下诗》中这样描写那一带的护城河: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b>下直经旬发不梳,河楼高会剪春蔬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b>已喜绿蒲藏睡鸭,更烧红烛射游鱼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b>玉河杨柳见飞花,露叶烟条拂狭斜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b>十五年前曾系马,数株初种不胜鸦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<b> 由此可知,当年正阳门外护城河的河面较宽,河边柳枝飞扬、波光潋滟、鱼鸭潜游,文人墨客往来其间,好不乐乎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后来,西河沿逐步发展成为一条十分繁华热闹的街道。自明到清朝中叶,这里曾是有名的书肆一条街。1906年建成的京汉火车站(前门西站)位于后河沿东口、西河沿的北边,导致了这一带的金融、旅馆、餐饮、货栈和百货业的兴起,西河沿成为北京著名商业品牌。《燕都丛考》称:“西河沿,与打磨厂相对峙,而街道与商户则较打磨厂为稍强,古迹亦较多,但前此则以金店皮铺为该处之极大商号。现在金店银行而外,又加以各大旅馆,较之他处旅馆亦似稍胜一筹。”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 ▽清末民初的京汉铁路车站,称为前门西站(前门东站为京奉铁路火车站)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这条街的西段是文化区,有700多年的历史;中间是居民生活区;东段是商业区,有600多年的历史。现在街内的萧山、莆仙、如泰、渭南、大宛诸会馆,正乙祠、盐业银行旧址、交通银行旧址、劝业场旧址等,均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,可以称得上北京历史的活化石了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若百年前当“北漂”,去哪儿找金融“高富帅”?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前门地区自明朝起就是外地进京人员和商业的集中地,西河沿地处闹市,最初以书肆闻名,清中叶后逐渐向金融业转型,聚集了银钱业公会正乙祠和诸多金店和银、票号。清末因前门外增建京奉、京汉火车站,作为对外交通门户,周围旅馆、商号剧增。这些都为西河沿设立金融机构创造了条件。到民国初年,这里盘踞众多银行和证券交易所,可谓旧京老牌“金融街”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<b> 假如你是一位20世纪初在北京打拼的有志青年,立志从事金融业,为列强环饲、积贫积弱的国家振兴经济贡献力量,你该去哪儿毛遂自荐?假如你早对“穿越”这种假设失了兴趣,只是有空溜达到前门看看,想不想在走马观花中探寻鲜为人知的往事和秘闻?那不妨来西河沿街转转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清末民初,随着现代铁路</b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的建成通车,直接导致西河沿一带金融业、旅店业、餐饮业、百货业等等商业服务业大发展。汇聚于此的银行、银号、钱庄等</b><b>有萧山会馆、代州会馆、渭南会馆、正乙银号会馆;有亚洲饭店、交通银行、盐业银行、察哈尔银行、中原证券交易所、劝业场、马应龙药店,华北楼饭庄等等。著名京剧花脸名家、裘派花脸创始人裘盛戎等名人,也寓居在西河沿街的四合院里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<b> 街内的万寿关帝庙,为明时旧刹。庙东侧即为正阳市场,内分肉市、鱼市,各立门户。万寿关帝庙西又有一关帝庙,称粗旗杆庙。再西为正乙祠,又称银号会馆。正阳市场解放后改为西河沿菜市场。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,厂后门并入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从清朝中叶开始,这里的金融业逐步发展,聚集了众多银号、银行等早期金融机构,</b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堪称中国最早的金融街</b><b>;民国时期银行林立,是著名的“银街”,至今仍保存有许多金融机构的旧址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<b> 这条街上,不仅有着最早的证券交易所“中原证券”,还云集会馆、银号钱庄。在清代,河北大宛会馆、江苏如泰会馆、浙江绍兴银号会馆等都汇集于此,随着众多金店、银号迁入,前门西河沿街逐渐成为京城金融业的集中地。民国初期,街内金融机构发达,盐业银行、交通银行等10余家银行在此建立“中原证券交易所”,经营项目分为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。如今,这些历史文化的痕迹依旧得以保留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 ▽北京著名的钱庄“四大恒”发行的银票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西河沿街220号的“正乙祠”,又名“浙江钱业会馆”,建于清康熙年间(1667年),是保存完好的古会馆之一。这里原曾是明朝的道观,供奉着正乙玄坛老祖——财神赵公明。当年在前门外建工商会馆、经营货币兑换和存放款业务的银钱业从业者多是江浙商人,大家同在异乡理应彼此照应,往来间感到少个集会的场所,于是金融阔佬们集资,在供奉正乙玄坛老祖古寺的基础上修建了一座祠堂,故称正乙祠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祠内不仅有祠堂和议事厅便于祭祀和集会,为进一步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,银号商人们又将</b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正乙祠扩建并搭建戏</b><b>楼以供娱乐,使正乙祠有“奉神明,立商约,联乡谊,助游燕”之用,成为银钱业的工商会馆,影响力一直持续到清末,对民国初年西河沿金融建筑群的形成有重要影响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 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、承</b><b>载着深厚戏曲文化内涵的正乙祠大戏楼,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纯木质会馆戏楼,被称为“中国戏楼文化史上的活化石”;历史上“同光十三绝”等梨园宗师翘楚及近现代各位名家名票,都曾在此登台演出过,现为北京市一级文物。当华灯初上的时候,信步至此,抚今追昔,家国往事的盛衰浮沉都难以言尽,只能伴着一段段或铿锵或悠扬的唱腔,供人凭吊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▽正乙祠内部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中原证券交易所在正乙祠东侧不远,是现存为数不多的证券交易所旧址之一。 民国初年,国内资产阶级代表和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开办民族交易所,北洋政府对建立独立资本市场的必要性也有了一定认识,1914年末颁布《证券交易所法》,极大激发了各地筹办证券交易所的积极性,中原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。但由于北洋政府对交易所重审批轻监管,再加上多数交易所都是逐利跟风设立的“急就章”,投机心理严重,因此引发金融风潮,短暂的十年畸形繁荣后,一些</b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证券交易所纷纷相继歇业,</b><b>归于沉寂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旧址并未列入文保单位,一度只是一栋普通甚至有些破旧的民居小楼。一楼是当年的营业大厅,现被后搭建的小房间分割得面目全非;二层有环廊,据说东西两侧进深一间的小屋当年是贵宾专用营业室。南、北、西侧各有一座西式木楼梯,扶梯而上,吱呀作响。路过的游人,往往一眼被它的“洋风”建筑和独特气质所吸引,但进门探究,又令人深感时间的无情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 ▽中原证券交易所旧址前的历史介绍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光绪三十四(1908)年,清政府邮传部为筹资赎回京汉铁路和充分利用交通系统的资金,在西河沿街设立交通银行,这也是我国早期最为著名的一家专业银行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<b> 1937年,交通银行北平支行新办公大楼在前门西河沿街竣工。大楼由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设计,建筑立面采用西方构图方法,同时融入中国传统装饰题材和细部,形成“中西折中式”风格,巧妙地融合了中西建筑文化,外形优雅,丝毫没有违和感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交通银行东侧,是“敢当皇上债主”的盐业银行。盐业银行成立于1915年,以资金雄厚而著称,据说当年末代皇帝爱新觉罗·溥仪因着迷于骑自行车,买车上瘾,甚至命内务府从盐业银行贷款购买各国的名牌车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<b> 盐业银行和交通银行一样都是有政府背景、官商合办的大行。</b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首位“当家”(总经理)张镇芳,是袁世凯大哥的内弟,熟悉盐务,擅于理财,是袁世凯的首席财务顾问,在盐业有广泛深厚的人脉关系。</b><b>那年头儿“带盐”,和廿一世纪初年前后搞房地产一样,无论管盐、卖盐还是私贩盐,没有不发财的。盐业银行开业时资本仅64万元,十年间发展为拥有750万元资本的大银行,为当时商业银行首富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 张</b><b>镇芳因参与张勋复辟被捕后,吴鼎昌接任</b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总经理。</b><b>1921年,吴鼎昌赴欧美考察银行制度,看到当地那些规模大、实力雄厚者能取得较高信誉、实现长远发展,回国后就联合当时金融界翘楚金城、中南、大陆三家银行,开展联营,在近代金融史上留下了“北四行”的佳话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吴鼎昌曾有句名言:“政治资本有三个法宝,一是银行,二是报纸,三是学校,缺一不可。”这句话可谓精辟。银行是经济基础,报纸是舆论喉舌,学校是人才培养基地。早期银行家们的入世思想和发展实业、自强兴国的努力,不该被历史遗忘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北京最早的女子学堂,在西河沿街的“萧山会馆”内开办,课程开设中、英文,凡十六岁以内、举止端庄的女子能遵守校规者均可入学。当时,女子学堂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,连慈禧太后都表示支持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▽萧山会馆曾坐落于此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91号是察哈尔兴业银行旧址。据《河北志》记载:1917年,察哈尔兴业银行开办,总行设于张家口,北平、多伦等地设有分行,采取官督民办方式经营,五年后改为官办。1933年12月,宋哲元主政察哈尔,设立察哈尔商业钱局,资本总额50万元,发行银元票、铜元票,并在北平、天津等地开展业务,西河沿西街中的这家察哈尔兴业银行,赢来新的发展机遇。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,受战局影响,察哈尔兴业银行被蒙疆银行收并,从此淡出了人们的视野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▽察哈尔兴业银行原址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西河沿街29号,是金城银行南城办事处旧址。金城银行是旧中国重要的私营银行之一,它与盐业、中南、大陆三家银行一起,统称为“北四行”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 ▽这是煤市街以西的前门西河沿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主营商业百货的前门西河沿“劝业场”,是民国时期首屈一指的购物中心。这栋始建于1905年的京城首幢大型综合商业楼,带厢式电梯、游乐场,比久负盛名的天津劝业场还早二十多年。劝业场用于陈列、销售国货产品,1918年曾遇火灾焚毁,1936年原址重建并划归北平市政府,时称“北平市国货陈列馆”,又名“劝业场”,意为“劝人勉力、振兴实业”,依旧主营商业百货。史料记载:劝业场大楼内设有数百摊位,吃、穿、用俱全,楼内还设有电影院、剧场、舞厅、台球厅,集商贸、餐饮、娱乐为一体,一层出售日用百货,二层出售文物及艺术品,三层设有照相馆、理发馆,四层是剧场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这座"京师第一劝业场",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特色,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为国营百货商场。此后北京四大商场(王府井百货大楼、东风市场、西单商场、东四人民市场)等相继涌现,1975年劝业场改为“新新服装店”,并对其外立面进行了新改造;1995年,“劝业场旧址”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,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<b> 40年前,我们新婚时添置的一些主要服装,就是在这个“新新服装店”置办的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 ▽1980年代的前门西河沿街劝业场——“新新服装店”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这座名贯京华的戏楼,是戏曲艺术诞生、发展、繁荣的见证,</b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是中国戏楼发展史上的里程碑。</b><b>因为地处胡同内,戏楼不大,布局紧凑;又由于是银号会馆,故而装饰讲究,别具特色。历代京师戏曲鼻祖及众多名角大腕均在此登台演出。远且不论,</b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梅氏家族自梅兰芳大师的祖父、</b><b>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、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十三位奠基人(“同光十三绝”)之一的</b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梅巧玲始,几代人均在正乙祠戏楼登台,形成了京剧世家与古戏楼颇深的历史渊源,</b><b>现在院门外还挂有一块木刻的梅兰芳戏票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<b> 可惜的是,40年前的那一周正乙祠没演戏,我们只是在西河沿街边的前门小剧场看了《革命军中马前卒》等两场电影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正乙祠戏楼的对面,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、著名京剧裘派花脸创始人裘盛戎旧居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  ▽著名京剧花脸名家裘盛戎寓居的四合院。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前门西河沿街还与划时代的“五四运动”紧密有关: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<b> 1919年5月4日,北京三千多名学生情绪激昂,高举旗帜,正是经前门西河沿街奔向天安门前举行集会。</b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从清末民初开始,随前门火车站的兴建,西河沿东街一段逐渐汇集了三十七家货栈、客栈,</b><b>“五四运动”爆发后,全国各地大批学生涌入北京,居住在前门西河沿街上的旅馆里,这里处处留下了爱国学生的足迹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<b> 中共建党早期,陈独秀、周恩来等外地中共人士来京(平),也是居住在这条街的旅馆里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▽察哈尔兴业银行招牌上面的金箔字迹早已不清晰了,但旧址已成民居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b>196号,这是一个有历史的老楼了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在20世纪末前后,</b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这条饱经沧桑的老街,</b><b>基础设施落后,路面坑洼不平,胡同两侧的四合院年久失修,院里一下雨就会积水。为了还原前门西河沿街原本的风貌,近些年通过对</b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历史“痕迹”和老北京风貌的</b><b>修缮、改造和整治,</b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在老城保护和环境提升方面走出了一条“协同共生”之路,</b><b>实现了拆除违建、架空线入地、房屋修缮、市政设施改造、居民自愿腾退等目标。如今的前门西河沿街已焕然一新,成为街道首批“十有十无”达标街巷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▽经过整治后的前门西河沿街</p> 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b>▽经过整治后的前门西河沿街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b>85号,门牌、招牌相映成趣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154号,请注意其朱门上镌刻的门联:“江夏勳名编旧德 山阴宗派肈新声”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b>胡同新添的壁画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市容改造后,前门西河沿街现分成东、西两段。以煤市街为界,以西至和平门新华街为西河沿街西段,长约900米,宽约6米;以东至前门大街为西河沿街东段,长约250米,宽约10米。东段经过全新的改造,连同廊房头条,现统称“北京坊”,</b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原来的几座历史建筑修旧如旧,</b><b>有八座新建筑,整体风格上延续了民国时期的建筑特色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西河沿西街历史上是众多银行的聚集地,西头就靠近南新华街了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前门西河沿街是靠近前门商业区的老北京胡同。保留下来北京胡同通常都具有商业和生活两个方面的功能,这些胡同越靠近旅游区的地方,商业气息就越浓厚,同时环境也就越好。西河沿是民国的金融街,紧邻八大胡同,是商业、旅馆业的聚集地。今天的西河沿大街,一小段东街,是现代的时尚大街,一大段西街,是藏龙卧虎的胡同,龙和虎需要您自己仔细观察、辨认、寻找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在前门西河沿街,路南的住户几乎一个院子挨着一个院子,是否都是四合院,不敢妄下结论;路北的院子则远少于路南,二层小楼居多。</b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这条街上</b><b>老北京胡同的风貌一览无余,灰墙灰瓦的感觉,也是老北京最有特点的地方。大胡同里面的小巷,其实才是真正的北京胡同的风格,胡同越深的地儿,市井气息就越浓厚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作为大栅栏地区的胡同,濒临繁华商业区,胡同里面</b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服务于商业和游客的</b><b>一些生意依然有着老北京市井风情的特点。西河沿街有着各种以“老北京”旗号售卖的商品,比如老北京布鞋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在老北京的胡同里面,大妈之间的聊天也是常见的,人际关系的紧密是老北京胡同的最大特点。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▽胡同里面聊天的大妈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如今漫步西河沿,走访这张“老北京,新生活”的历史名城保护新名片,</b><b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青砖灰瓦,绿树掩映,难掩古都风韵;</b><b>街道宽敞,路面干净平整,两边种满绿植鲜花,走在胡同里,如同穿过一条诗意的小巷。可以说,这条见证着无数历史的老街新名片,新生活、新文化在老城保护中“协同共生”,无数的故事,还将在这里继续发生......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四十年前,我们在“国旗升起的地方”——北京天安门广场边的前门西河沿街84号院步入婚姻生活殿堂;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 ▽这两张照片是2019年重访该地时,于近在咫尺的天安门前所拍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三十年前(锡婚),我们携爱女在“人文圣山”(庐山)度假;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十五年前,我们在“天涯海角”度过了银婚;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结婚三分之一个世纪时,我们下榻的Ma国曾接待中国党政要人的酒店(当年该国因马航空难导致旅游业大衰,为提振人气,将本用于接待国宾的酒店安顿来Ma的部分中国普通旅行团);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Ma国酒店前厅,曾访问过该国的中国国家、政府多任主要领导人等要人先后在这里留下了足迹。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<b>  今朝,我们在“军旗升起的地方”——英雄城南昌的八一广场边,度过我们的红宝石婚;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b>视频:八一广场周边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b>八一广场边的“万岁馆”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b>“红宝石婚”时下榻的江西饭店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b>视频:南昌红谷滩秋水广场之夜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b>抚今追昔,感慨万千,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b>家国情怀,携手流年;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b>相知相伴,情著美篇,</b></p><p class="ql-block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b>“金、钻”在望,真爱永远!</b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鸣谢 部分历史图文素材源自网络,版权属原作者。特向原作者和原发布者致谢!</p><p class="ql-block">背景音乐 <span style="font-size:18px;">于淑珍:</span>《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》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