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一束光,伴她成长(征文9)

凤城爱心助学群

<p class="ql-block"> <span style="font-size:22px;">那一束光,伴她成长</span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 <span style="font-size:20px;">作者:傅伟桐</span>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  近代思想家魏源在《魏源集·默觚》中说道“受光于隙见一床,受光于牗见室央,受光于庭户见一堂,受光于天下照四方”,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当一个人在黑暗的屋子里,熹微的阳光从夹缝中斜射而入,这时光明照亮的是一张床;假如给他开一扇窗户,阳光可以照亮一片空地;当为他开一扇门时,阳光洋洋洒洒照亮了整个堂屋;当走出暗淡无光的屋子沐浴阳光时,他看到了整个世界。 </p><p class="ql-block"> 对于她来说,那束光就是来自爱心助学群的光,它穿透由贫穷、疾病、苦难和天灾人祸重叠而成的浓雾,帮助她继续学业,沐浴她健康成长,指引她看到世界。有时那束光洋洋洒洒,让人倍感温馨;有时那束光姗姗来迟,但从未缺席;有时那束光柔和坚定,给她勇往直前的勇气。那束光,总是在寒冷的冬天雪中送炭,在漫漫的长夜点亮明灯。 </p><p class="ql-block"> 我是辽宁省凤城市爱心助学群三分队的成员,她就是我们三分队资助的贫困学子之一——邹月,现在她和我都是辽宁省凤城市职业教育中心的一名学生。在之前的一次考察活动中,我们了解到,她是一个苦命的孩子,从小父母离异,她跟着母亲生活,母亲却身患重病,既无经济来源,又无钱医治,幸亏当地派出所刘通指导员等民警把她患病的母亲送到医院治疗,同时还捐款资助她上了大兴中学。在学校,她刻苦努力,成绩优异,乐观善良,乐于助人,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,但是由于家庭情况特殊,曾经辍学过两年,后来在大兴中学许老师和学校的关爱下才克服了困难,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学业。一年半以来,一直是刘通指导员和所里民警们捐助资金为她解决困难。邹月的舅妈心地善良,收留了她母女俩,但是舅妈家里人口很多,经济也不宽裕,懂事的她知道姥姥年迈,舅妈负担重,常常主动给舅妈家干活、哄孩子。不过这样下去终究不是长久之计,虽然派出所民警刘通一直帮助她,但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,刘警官知道凤城有个爱心助学群后,就邀请我们来考察,他和邹月的舅妈、许老师一起介绍了邹月的上述情况。听了介绍,助学群考察组成员受到极大的震撼,既同情邹月,又为她能遇到刘警官、舅妈、许老师这样的人而感到欣慰,同时深深感受到,为了这个苦命的孩子能继续健康成长,我们应该拿起接力棒继续救助她。凤城市职业教育中心的隋冰老师也是三队的成员,也应邀到场参加了这次活动,帮助谋划未来邹月上学问题。大家在邹月的舅妈家谈了一个多小时,基本摸清了她家的情况。随后刘警官、许老师、爱心助学群的成员现场分工,帮邹月落实户口问题、学籍问题,鉴于邹月的特殊情况,助学群决定把她作为特例,进行临时微型捐助。当大家询问邹月未来的打算时,她表达了自己的愿望,同时也感谢了大家的帮助。告别时,助学群成员、刘警官等爱心人士勉励邹月继续努力学习,自强不息,将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。</p><p class="ql-block"> 从此,照亮邹月的那束光不断汇聚,越来越明亮、温暖,这个身处黑暗里的孩子不再害怕,而是向着光明,一路奔跑,一路高歌,奔向美好的未来。现在,她成了凤城职教中心的一名学生,在追梦的路上奋勇前行。</p><p class="ql-block"> 爱心助学群的家人们,你是一束光,如此美妙,指引困境中的孩子奔赴想要的未来,使她们的成长之路不再荆棘密布、泥泞不堪,你们是一群多么了不起的人!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作者简介:我叫傅伟桐,今年19岁,来自辽宁省凤城市,现就读于丹东市文化艺术学校,同时也是凤城爱心助学群三分队的一名成员。在学校,我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,老师、同学们都喜欢我。在助学群,我是一名热心公益的活跃分子,积极参加走访、捐款、帮扶等群活动。我坚信,只要我们心中有光,就可以积小善行大爱,为身处困顿中的人们照亮前行的路。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责任编辑:张月娥</p><p class="ql-block">征集发布:爱心助学征文组委会</p>